这个主要是财务上的知识,两个概念不同,每股流是自身经营活动产生偿还贷款、维持生产、支付股利已经对外投资的能力,而每股未分配利润属于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每股未分配利润是公司每年净利润分配之后留存下来的未分配利润,两者之间没啥关系的,每股流少,说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流入少,有比较多的未付货款,销售回款能力低
证券之星问股
每股经营流
净流量计算是现值计算的基础,在项目投资决策中十分重要。
经营期净流量计算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不仅要考虑收入、成本,还要区分付现成本与非付现成本。在考虑所得税因素的情况下,净流量计算变得比较复杂:
首先,须根据收入、付现成本、非付现成本计算税前利润;
然后,再按税前利润和所得税率计算所得税,并算出净利润;
最后,还得在利润的基础上加回非付现成本,才能得出净流量。
例如:已知某固定资产项目需要一次投入价款100万元,资金来源系银行借款,利息率10%,建设期为1年,发生资本化利息10万元。该固定资产可使用10年,按直线法折旧,期满有净残值10万元。投入使用后。可使经营期1-7年每年产品销售收入(不含增值税)增加80.39万元,第8-10年每年产品销售收入(不含增值税)增加69.39万元,同时使1-10年每年的经营成本增加37万元。该企业的所得税率为33%。投产后第7年末归还本金,此前连续7年每年末支付利息11万元。
根据题意,经营期付现成本每年为37万元;非付现成本包括:每年折旧10万元{[(100+10)-10]÷10}、前7年每年利息11万元。
按通常的做法,经营期各年净流量的计算步骤:
(1)每年总成本:
1-7年为,付现成本37万+折旧10万+利息支出11万=58万
8-10年为,付现成本37万+折旧10万=47万
(2)每年营业利润:
1-7年为,收入80.39万-成本58万=22.39万
8-10年为,收入69.39万-成本47万=22.39万
(3)每年应交所得税:
1-7年为,22.39万×33%=7.39万
8-10年为,22.39万×33%=7.39万
(4)每年净利润:
1-7年为,22.39万-7.39万=15万
8-10年为,22.39万-7.39万=15万
(5)每年净流量:
1-7年为,净利润15万+折旧10万+利息支出11万=36万
8-10年为,净利润15万+折旧10万=25万
这种计算方法比较繁琐,很容易发生差错,也不便记忆。
兹介绍一种简便快捷的方法,可一步求出净流量。其包括两个部分:(1)将“收入”减“付现成本”,然后乘以(1-所得税率);(2)将“非付现成本”乘以“所得税率”。两者之和即为净流量。
仍以上题为例:
1-7年的净流量为:(80.39-37)×0.67+(10+11)×0.33=36(万元)
8-10年的净流量为:(69.39-37)×0.67+10×0.33=25(万元)
显然,用这种简便方法计算,不但大大缩短运算时间,而且随运算环节的减少,还减少了出现差错的几率。此方法的原理是:
如果没有“非付现成本”存在,净流量就会同净利润金额一致——均为收入减付现成本,再扣除所得税后的金额,这就是前半部分。
至于“非付现成本”,本身并不产生流量,在直线法下根本毋须考虑,但非付现成本却会影响净利润,且进一步影响所得税,因此,需考虑所得税因素的净流量计算,必须计算非付现成本的影响。该影响是:不但不引起流出,反而减少了所得税额,从而减少流出。这就是后半部分的理由。
此外,在计算净流量时必须注意:确定流量有“全投资假设”,借入资金也作为自有资金对待。因此,归还借款本金、利息均不会导致流出。借款利息资本化只影响固定资产原值、折旧的金额;归还本金不需作任何处理;归还利息仅看作是预提利息费用。
每股流是指企业在不动用外部筹资的情况下,用自身经营活动产生的偿还贷款、维持生产、支付股利以及对外投资的能力,它是一个评估每股收益“含金量”的重要指标。[1] 每股流量是公司营业业务所带来的净流量减去优先股股利与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的比率。每股流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每股流量 = (营业业务所带来的净流量-优先股股利)/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适当最好,非越大越好,太大证明资金效率不好或该分红了
股票每股流为负数说明公司获取能力弱,在一定期间内公司在经营、投资、筹资三部分流入总和小于这三部分流出之和。也可能公司正在扩张,投资量大,但筹资跟不上,这些对公司经营是不利的。
1. 市价---股票市场价格是买卖双方撮合而成...你所说的按市价买卖,是把价格一报入就能成交的,而不需要配对,只是系统在报价时把买卖的第一价都变成了第二个价位的数字,所以成交才快,不过有时这样的报价,由于按价格优先的原则,所你能先于别人成交,有时甚至还可能按第一价格成交的,当别人比你还心急时。这是一种很好的交易习惯!卖出的价格是按你委托的那个价钱来成交,但是买入的时候会比你委托那个价钱高1-2分钱,是因为要收取手续费等等的费用 2. 现价--首先建立估值体系,根据估值体系确定目标价,
然后决定相应操作。
一般而言,估值的基本方法可以分为以下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