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场组织形式,流通市场又可进一步分为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
(一)证券交易所
是专门进行证券买卖的场所,如我国的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在证券交易所内买卖所形成的市场,就是场内交易市场,这种市场组织形式是流通市场的较为规范的形式,交易所作为交易的组织者,本身不参加的买卖和价格的决定,只是为买卖双方创造条件,提供服务,并进行监管。场外交易市场是在证券交易所以外进行证券交易的市场。
(二)柜台市场来源
为场外交易市场的主体。许多证券经营机构都设有专门的证券柜台,通过柜台进行买卖。在柜台交易市场中,证券经营机构既是交易的组织者,又是交易的参与者,此外,场外交易市场还包括银行间交易市场,以及一些机构投资者通过电话、电脑等通讯手段形成的市场等。目前,我国流通市场由三部分组成,即沪深证券交易所市场、银行间交易市场和证券经营机构柜台交易市场。
二、中国的交易市场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交易市场从1981年国家恢复发行国债开始起步,历经20年的发展,经历了实物券柜台市场为代表的不成熟的场外市场主导、上海证券交易所为代表的场内市场主导到银行间市场为代表的成熟场外市场主导的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
(一)实物券柜台市场主导时期(1988年-1993年)
中国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之后,经历了长达7年的有债无市的历史过程。而市场的起步,还要从1988年,财政部在全国61个城市进行国债流通转让的试点开始算起。这是银行柜台现券的场外交易,是中国国债二级市场的正式开端。
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开始接受实物的托管,并在交易所开户后进行记账式交易,形成了场内和场外交易并存的市场格局。但1994年前交易所的交易量一直很小。当时市场的主要特点是不记名的实物券没有统一的托管机构,而是发行后再分散托管在代保管机构,交易只能在代保管机构所在地进行,不能跨地区交易。
1994年以后,机构以代保管单的形式超发和卖空国库券的现象相当普遍,市场风险巨大。以各级财政部门的国债服务部、信托和证券公司为主的无记名实物券国债柜台转让市场,因滥发假国债代保管单而被关闭。以武汉证券交易中心等为代表的区域性国债回购市场,由于虚假的国债抵押,而市场回购资金又有相当部分投向房地产或股市,导致它们在1995年的最终关闭。
作为场外市场的实物券交易柜台失败了,尽管其原因很多,但关键在于没有记账式作为市场的基础。由于实物券难以搬运,必然导致托管的分散,其结果是托管的真实性很难监管。事实证明,不论交易采取何种形式,前提都需要记账式和统一的托管。
(二)交易所市场主导时期(1994年-1996年)
1994年财政部发行国债1028亿元,比上年增加近两倍,从而也促进了交易所交易的活跃。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年,交易所开辟了国债交易,在其配合之下,交易所市场的现货交易开始明显放大。这种状况一直维系到1995年5月,之后因国债“327”事件,国债市场关闭,交易陡然萎缩。
当时,财政部和市场管理部门将实物券流通中所发生的问题,归因于场外市场的存在,并认为记账式是交易所才可能拥有的特性。随即,1995年8月,国家正式停止了一切场外市场,证券交易所变成了中国惟一合法的市场。
1995年财政部仅试点发行了117亿元的记账式国债,到了1996年,记账式国债开始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大量发行。这一年,证券交易所发行了六期共1 116.7亿元的记账式国债,占当年国债发行量的52.5%。同时,二级市场成交量也迅速放大,1996年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成交量比1995年增长了近10倍,其中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成交总量的95%以上。同时,随着回购交易的展开,初步形成了交易所市场体系。
(三)银行间场外交易市场的兴起(1997年)
1997年,金融体制改革的需求和偶然外部事件的推动,使得中国的场外市场获得了历史契机,以银行间市场的形式出现,并得以快速发展。
从当时的情况看,全社会对建立场外市场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中央银行要进行直接货币政策向间接货币政策的转轨,没有成熟的场外市场制约了间接调控体制的建立。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必须依托于规模大、流动性好的场外市场来进行,1996年人民银行开始进行的公开市场操作,由于没有中国场外市场的支持,1997年初就停滞了;二是国家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只有以机构为主的场外市场才能支持大规模的国债发行;三是商业银行需要通过回购市场解决银行间的融资问题,同时需要增加资产比重以改善自身的资产结构,这些都必须有场外市场作为基础。
二级市场的记账式国债,实行的是净价交易、全价交收的规则;那个94元是没有包含应计利息,资金结算的时候要算上应计利息,那个0.826元就是应计利息,应计利息=面值×票面利率÷365天×已计息天数;因为010213这个国债是每半年支付利息,上一个支付利息的日期是3月20日,到现在一共118天,票面利率是2.60%,100元×2.6%/365天×已计息天数(3月20日到你成交日那天)=0.826元。
一年按365 天计算,闰年2 月29 日不计算利息。当票面利率不能被365天整除时,对每百元应计利息额的计算将精确到小数点后8位,交割单应计利息总额按“4舍5入”原则,以元为单位保留2位小数列示;
已计息天数是指“起息日”至“成交日”实际日历天数。
1、国债是由国家财政部发行的,有专门的承销团成员(每年评选1次,大概30多个机构,一般为大银行、券商、保险),由他们承销国债,即对国债进行投标,如果价格中标则在分销期内再将销售给其他机构。分销对象是在中登开立股票和基金账户(交易所分销),或在中债登开立账户的各类投资者(银行间分销)。
A、交易所分销,基本上也是机构投资者:券商、基金公司、信托等能参与交易所交易的机构。
B、银行间分销,只有机构投资者。因为【除了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情况以外,非法人(包括自然人)不能开户】——from www.chinabond.com.cn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2〕第5号,中华人民境内的商业银行及其授权分行、信托投资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及其管理的各类基金、保险公司、外资金融机构,以及经金融监管当局批准可投资于资产的其他金融机构加入全国银行间市场】
也就是说所有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各银行、大小券商、信托、基金、保险等)都可以在一级市场买入。
2、自2009年新股发行改革以来,我国通过交易所发行的股票,都是由承销商(券商)推介,然后有资格的专业机构投资者进行网下询价意向申报(含价格、数量等要素),然后确定发行价格或者价格区间。然后机构投资者(未参与之前网下询价的)以及个人投资者按照已定的发行价格进行网上申购(俗称打新股)的过程。
上海徐家汇(002561)商城股份有限公司2月23日完成网上发行申购和网下申购缴款,发行价为每股16元,募集资金11.2亿元。位列徐家汇第十大股东的知名学者余秋雨身家暴增8298.24万元,投资10年回报率高达34倍。
——余秋雨持有的是原始股,而不是从一级市场上买入的。即他在公司上市之前就持有了公司股份。该公司上市后,他手中既有的股份则按照该股首次公开发行(Initial Published Offering,IPO)的定价16元进行计算。他的暴富很像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老板,上市圈钱而发财。例如:持有华谊兄弟的黄晓明、张纪中,乐普医疗的蒲忠杰等。
1981年以来我国所发行的国债品种比较丰富,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作以下分类:
1.按可流通性可分为:
(1) 可转让国债:包括记帐式国债和无记名国债
记帐式国债,是指国库券的发行不采用实物券面,而是通过记帐的方式进行交割结算,兑付时凭能证明持有国库券的凭证办理还本付息。
无记名国债,是一种实物国债,以实物券面的形式记录债权,不记名、不挂失,可上市流通交易,历年来发行的无记名国债面值分别有1、5、10、20、50、100、500、1000、5000、10000元等。
(2) 不可转让国债:包括凭证式国债和特种定向 凭证式国债,是以国债收款凭单的形式来作为债权证明,不可上市流通转让,但可以提前兑付。提前兑付时按实际持有时间分档计付利息。
特种定向,是面向职工养老金、待业保险金管理机构以及银行等金融机构定向发行的一种国债,与个人投资者关系不大,如1998年8月向国有银行定向发行的2700亿元特别国债。
2.按票面利率可分为:固定利率国债和浮动利率国债
固定利率国债的票面利率在发行时确定,在国债的整个存续期内保持不变,一般高于相同期限的银行存款利率1个百分点左右,如5月10日上市的2001年记帐式(三期)国债(010103)的年利率为3.27%,高于银行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1.02个百分点。
浮动利率国债的票面利率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浮动,付息利率为付息期起息日当日相同期限市场利率加固定利差确定。如2000年记帐式(四期)国债(010004)与银行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的固定利差为0.62%,该国债第一年的付息利率为2.87%。
3.按付息方式可分为:零息国债和附息国债
零息国债在存续期内不支付利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我国在1996年以前发行的国债均属此类。
附息国债的利息一般按年支付,到期还本并支付最后一期利息。我国于1996年6月14日首次发行了十年期附息国债(000696)。
http://info.news.hc360.com/html/001/002/008/017/005/85016.htm
http://www.ndac.org.cn/ndac/articlelist.jsp?catid=7
你这块巨石不放下,今年就别想赚钱。重要的是顺势而为,行情好的时候再高的点位都会被冲破。下半年的行情肯定是好的,但是你心态要控制好,这很关键。
我来帮TA回答